當今時代,大儒商道,追求的是“仁義”之道,以人為本,義利兼顧;追求的是誠信之道,以誠立身,以信為重;追求的是“創新”之道,因時而變,變中求進;追求的是“和合”之道,以和為貴,競爭合作;追求的是“規矩”之道,正人正己,尊法守法;追求的是“擔當”之道,厚植家國情懷,勇擔社會責任。
| |
文 | 劉家義
山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發源地,是天下儒商的精神家園。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、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。儒家的“仁義禮智信”“修齊治平”等理念,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商賈。
“商圣”子貢,亦儒亦商,善于貨殖,有“君子愛財、取之有道”之風;“商祖”范蠡,“三致千金、三散千金”,成為樂善好施的儒商典范。“陶朱事業、端木生涯”,一直為后世稱頌傳揚。《考工記》開宗明義,“國有六職,百工與居一焉”,記載了齊國手工業設計規范和制造工藝,對中國工商業發展影響深遠。我國歷史上,無論何地、何種特征的誠信守法、擔當包容的商行商會商家,無不以儒家思想為精神源頭,無不遵從著儒家信條。
世界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,以《論語》為經營指南,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。穿越千年時空,跨越地域界限,融匯多元文化,儒商精神已成為商界精英的一種價值追求和特有標識,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感染力,一批又一批的儒商閃耀在世界舞臺。
“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”。當今時代,大儒商道,追求的是“仁義”之道,以人為本,義利兼顧;追求的是“誠信”之道,以誠立身,以信為重;追求的是“創新”之道,因時而變,變中求進;追求的是“和合”之道,以和為貴,競爭合作;追求的是“規矩”之道,正人正已,尊法守法;追求的是“擔當”之道,厚植家國情懷,勇擔社會責任。